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米社书屋 > 现代都市 > 畅销书目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畅销书目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内容精彩,“画凌烟”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李倓李亨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内容概括:盛唐的余辉,依然照耀着苍穹,但野心家们却早已行动起来,最能打的将帅和士兵,将齐登场。大唐的铁蹄能否再次吹过玉门关?我李倓,作为穿越者,在凶险的斗争中,开始吃杨贵妃的软饭了。...

主角:李倓李亨   更新:2024-07-09 06: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倓李亨的现代都市小说《畅销书目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内容精彩,“画凌烟”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李倓李亨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内容概括:盛唐的余辉,依然照耀着苍穹,但野心家们却早已行动起来,最能打的将帅和士兵,将齐登场。大唐的铁蹄能否再次吹过玉门关?我李倓,作为穿越者,在凶险的斗争中,开始吃杨贵妃的软饭了。...

《畅销书目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精彩片段


李俶说道:“那我们先去,待会见。”

李俶和李媃带着侍从一路往昌明坊行去。

李倓则从另一条路,往昌明坊行去。

张旸疑惑道:“郎君,为何不与广平郡王他们说呢?”

李倓叹了口气,说道:“有些事,先暂时不要张扬。”

在大唐做买卖,可没那么容易。

买卖做大了,就不是单纯的商业了,必然与政治层面打交道。

一开始就暴露出来,毕竟在明面上是违反了规矩的,鬼知道李俶会不会以为自己好为名,提前告知到李亨那里。

李亨一听李倓做买卖,出于谨慎,谁知道会不会强令其停止?

李倓急匆匆赶到了造纸厂,他叫来刘婉说道:“记住我昨日说的了么,每天每人最多只供应一百张。”

“知道了。”

“可千万不要贪多。”李倓再一次强调,他就担心刘婉一时贪便宜。

“小郎君放心好了。”

不多时,李俶和李媃便到了造纸厂。

李媃说道:“兄长,这周围好大的地,就这样荒废了,有些可惜。”

“可能正是荒废,房子更便宜,所以这里的主人才在这里置办了造纸之所。”

说话间,刘婉已经带着人走了出来。

她行了个叉手礼,说道:“两位客人是来买纸的吗?”

李俶说道:“是的。”

“里面请。”

等进去之后,刘婉命人取出了样品纸,说道:“客人请过目。”

李俶和李媃一看,这果然与李俶给他们看的一模一样,李俶忍不住问道:“你们是如何将纸张制作得如此优良的?”

“抱歉客人,这是我们的秘方,不太方便透露。”

“哦,也对,是我失礼了。”李俶笑道。

“客人觉得如何?”

“你们有多少这样的纸?”

“数量充足,但我们也有规矩。”

李俶问道:“什么规矩?”

刘婉说道:“一人一天限购一百张。”

李俶和李媃同时一愣,相互对视一眼,都感到很震惊。

还有这样做买卖的?

李媃问道:“为何定这样的规矩?”

刘婉按照李倓告知的说道:“因为来我们这里买纸的很多,我们也是为了充分地照顾更多的客人。”

李媃却转身看了看周围,她脸上露出奇怪的神色。

可是刚才一路走来,并未看见其他客人。

李俶说道:“既然如此,那给我们二人每人一百张。”

“好,稍等。”

刘婉安排人将纸拿出来,又在李俶和李媃面前验明了纸张,随手亲手交给两人。

两百张,每张50文,10贯。

大唐的铜钱,一贯大概6斤,10贯就是60斤左右。

李俶命人将10贯钱抬进来,放在了刘婉面前,刘婉清点无误之后行叉手礼:“客人有礼了。”

李媃看了看门外,说道:“三郎为何还没来?”

“怕是有些意外。”李俶面露担忧之色,也不再多停留,起身告辞。

等李俶等人离去之后,刘婉看着钱,心中颇有成就感。

她急急忙忙跑到后屋去:“小郎君,已经卖出去了,两百张,总共收了10贯。”

“好,我知道了。”

“小郎君,那两个客人明显想买更多。”

“放心好了,明日就会有更多人来买。”

“此话怎讲?”

李倓笑道:“这两个客人回去,若发现纸好用,明日岂有不再来之礼?”

“但他们刚每人买了一百张,一百张足够用一段时间了,没必要明日再来。”

“所以我才让你每个人只允许卖一百张。”

刘婉小脑袋上满是问号。

“如果你让每个人只允许买一百张,他们回去后,心里就会想,我们的纸随时都会被别人买走,如果不快速出手,等纸用完了才过来买,说不定买不着了。”

李倓一脸的认真。

“但如果你一次让他们买数千张,他们觉得你这里的纸足够,等用完了,随时可以再来买。”

刘婉这下听明白了。

李倓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让每一个客人都认为我们这里的纸随时缺货,他们就会每数天,甚至每天派人来买。”

这叫行为经济学。

21世纪的人都懂,这叫坑爹的饥饿营销。

刘婉听得更是惊诧不已。

岂料李倓继续展露他奸商的见识,再说道:“如果他们一次买数千张,就算每天卖出去一万张,也就十个人知道我们的纸好,最多再加上他们的根本。”

“但如果把购买数次切割开,每人每天只卖100张,他们为了买更多纸,就会派更多人来,这意味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纸好,如此一来,我们的纸好这件事,很快就能传开。”

这叫裂变式营销。

如果可以的话,李倓甚至想上积分、或者分享再额外赠送等一系列促销活动。

这种在大宋和大明都可以玩,但在大唐没办法玩,因为这算是变相破坏市场统一价格,很快就会传到市署那里,衙门的人立刻就会找过来。

上不了这些活动也没关系,因为这不是产能过剩的年代,这是物资匮乏的年代。

物资匮乏的年代,是产能跟不上需求。

例如杜谌的造纸厂,平均一天造一千张纸就不错了。

但李倓的造纸厂,标准工序成型后,产能会快速开始爬坡,到一定的时间,一天数万张,甚至十几万张都没问题。

而且效率越高,边际成本越低,总的平均成本就越低。

造纸这种产业,最大的成本还是人工,因为人工是固定的成本,而造纸的时间提不上来,平均成本就高。

杜谌的一百个人,三个月才能造出十万张纸,平均一个人造一千张。

李倓的一百个人,三个月造出300万张纸,平均一个人造三万张。

如果杜谌想达到李倓的出纸量,就必须雇佣三十余倍的人数。

而由于管理成本随着人增多,而提高,效益随之降低,可能需要五十余倍的人才能满足。

如果真的扩张五十余倍的人,那又要换更大的场地,场地费用更高。

说到底,生产力和生产模式,不在同一个维度上了。

更让人绝望的是,李倓不仅产能潜力大,质量更多,竹子原料丰富也决定了产能上限足够高。

这就是降维打击。

这可不简简单单对杜谌是降维打击,如果真的肆无忌惮扩张,整个大唐的造纸业都得重新洗牌。

“我先回去,你准备更多纸,纸的数量是机密,不要对外透露。”

“好,小郎君放心。”刘婉开心笑起来,露出洁白的贝齿,她觉得这件事的乐趣不仅仅是赚钱,这种售卖方式才真是有趣。

李倓离开昌明坊,就去找他的韭菜……哦不,是好兄长和好妹妹去了。


李亨刚用完早膳,正在太子别院读书,李辅国向他走过来,神色有些急切。

“殿下。”

“何事?”李亨目不转睛看着书,只是淡淡说道。

“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事情。”

李亨这才放下书,看了一眼李辅国,然后让周围的内侍都下去。

待所有人都下去后,李辅国凑到李亨耳边说道:“御史台于今早上奏圣人,弹劾韦尚书和皇甫鸿胪。”

(皇甫惟明此时是河西节度使兼任鸿胪寺卿,唐代一般称呼中央官职,鸿胪寺卿是皇甫惟明的荣誉衔。)

李亨脸上那轻松的表情瞬间凝固住,突然盯着李辅国,震惊地说道:“你说什么!”

李辅国又说了一遍。

李亨那张脸已经绷得像一张面具,尽量使自己语气平稳:“谁弹劾的?”

“杨慎矜。”

“为何?”

“说是韦尚书身为朝中重臣、皇亲国戚,于昨晚夜会皇甫鸿胪,私交边帅,有不臣之举。”

听到这里,李亨如坠冰窖。

御史台怎会知晓!

“殿下,殿下……”

李辅国唤了两声,才将李亨从惊恐中唤出来。

“杨慎矜还说了什么?”

“殿下恕罪,奴婢只打听到了这些,但此事现在已经传开。”

李亨脑瓜子差点没炸,这么快就传开,这说明杨慎矜是公开弹劾。

天宝五载正月十六日,备受大唐圣人器重的刑部尚书韦坚遭到弹劾,一时间朝堂上下风云诡谲。

韦坚还有另一个身份,皇太子的大舅哥。

所有人都知道,宰相与太子明争暗斗。

这件事,无疑将两个人的斗争摆到了台面上。

这个看起来寻常的上午,却不寻常。

当然,身为大唐皇室边缘化人物的李倓,此时并未感知到风波的存在,将那些制造的工序给张旸后,他就又躺在榻上呼呼大睡。

等到快中午的时候,李倓(tan)被张旸唤醒了。

“郎君,郎君。”

“何事?”从睡梦中醒来,李倓有些不悦地问道。

“李中官在外面,说要见您。”

“李中官?”

“太子殿下身边的李中官。”

“李辅国?”

“是的。”

李倓怔了怔,就是十一年后要给自己端药的那个死太监?

当然,大唐不称呼阉人为太监。

“他来作甚?”

“说是太子殿下有请。”

太子?

李倓起身收拾了一番走出去,李辅国见到李倓后,笑道:“三郎,太子殿下请你过去用膳。”

当李倓再一次到兴庆宫的时候,这里比昨晚要森严得多。

毕竟这里可是大唐的权力中枢,在李隆基时代,比大明宫的级别还要高,一般人根本不能随意进出。

像李倓这种皇孙,也是要有太子的人引进去。

李倓走到李亨面前拜道:“参见阿耶。”

“你来了。”李亨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坐下来,先用膳。”

李倓落座,等用完膳,李亨又命人送来茶。

“三郎平日在宅院都做些什么呢?”

“也并无它事可做,睡睡觉,骑骑马,读读书,日子有些清闲。”

李亨点了点头,突然说道:“你昨天跟我说躺平,是吧?”

“我是有这么说过。”

“你又说什么都不做就能赢,是吧?”

“是的。”

“为什么呢?”

李亨问的很认真。

这让李倓立刻意识到可能发生了某些事情。

莫非韦坚案已经发生了?

看来李林甫的动作够快啊,抓住李亨的把柄后,命人连夜加班写弹劾奏疏。

在搞死李亨这方面,李林甫可以说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

“阿耶想听真话,还是让您高兴的话呢?”

“当然是真话。”

“阿耶有没有想过一个关于大唐太子的问题?”

“什么问题?”

李倓说道:“在阿耶之前的所有大唐太子,都居住东宫,且与宰相关系和睦。”

李亨脸上的表情没多少变化,依然一脸的和悦,但内心却已经泛起波澜。

大唐太子的确从李亨开始不住东宫了,甚至不能与东宫官往来,作为当事人的李亨再清楚不过原因。

大唐太子以前的权力非常大,东宫官员配置齐全,完全是按照一个小朝廷在配置。

现在李隆基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收回太子权力。

但李亨却认为,这只是暂时的。

至于是不是暂时,李亨自然看不清楚,可作为穿越者的李倓却非常清楚。

中国历史上的太子地位变化,就是从李亨开始,此后历朝历代,太子的权力被急剧压缩,根本不是什么暂时的。

这是皇权进一步集中的体现之一。

“李林甫为人奸诈,他一直想拥寿王,后来你阿耶我被立为太子,他与我没有信任根基,想要扳倒我也是正常,与我不合更加正常。”

“但他怎敢三番五次公开针对大唐太子,未来的大唐圣人?”李倓淡淡地说道,“难道他不知道太子有朝一日继位,会对他清算么,即便他年事已高,难道他不考虑他的家人么?”

这一连串的问题,直接将李亨给闻到了灵魂深处。

李林甫那么聪明的人,难道就不知道如果自己扳不倒太子,以后自己的家族会遭殃吗?

这个问题对于当局者的李亨来说是个很难解的问题。

但对于穿越者李倓来说,早就有了答案。

一句话:李林甫早就不想跟李亨玩了!

但没办法啊,权倾朝野的李林甫,不过是大唐圣人李隆基的提线木偶。

李隆基难道不知道李林甫嫉妒贤能吗?

李隆基难道不知道李林甫把宫里的宫女和内侍都买通了吗?

史料的记载就证明了,李隆基什么都知道。

李隆基有李隆基的政治诉求,有必须用李林甫的理由,这牵涉到目前大唐极其复杂的内外局势。

财政、经济、军事、内部官僚配置、外部边疆支撑,多种因素交叉起来,堆在那里的。

而不是简简单单一句权术平衡。

甚至据史料记载,李林甫的儿子曾经私下跟他说过,不要跟太子斗了,以后咱们家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林甫只是苦笑:你懂个球。

李亨问道:“李林甫贪慕权力,目光短浅,且一直想拥戴寿王,这是他之前选的路,想要再变,没那么容易了。”

“说李林甫目光短浅,那为何他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爬到大唐首相的位置,一坐就是十几年?”

“那你倒是说说为什么?”

“因为阿耶必须什么都不要干预,也只能做一个清闲太子!”

这句莫名其妙的话,让李亨有些莫名其妙,但他还是想到了那一点。

“既然是这样,我这个大唐太子还有何用?”李亨的目光中露出了一丝无奈,这种无奈他在别人面前很少流露出来。

李倓说道:“什么都不做,不要被任何人抓到把柄,在别院里等着未来继承大统。”

“那现在呢?”李亨继续问道,“现在这件事,你如何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