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官场大红人》是网络作者“孤照”创作的穿越重生,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江寒刘庆来,详情概述:辞官从商、身价千亿的富豪江寒被人陷害,重生大三,通过股市成为隐形富翁,为报答乡亲十几年的资助,选择回乡做一名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从此步入仕途。在波云诡谲的官场生涯中,凭着过人的智慧识见和朴实的为民情怀,一次次度过危机而青云直上。...
主角:江寒刘庆来 更新:2025-01-18 08:10: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江寒刘庆来的现代都市小说《官场大红人畅读》,由网络作家“孤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官场大红人》是网络作者“孤照”创作的穿越重生,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江寒刘庆来,详情概述:辞官从商、身价千亿的富豪江寒被人陷害,重生大三,通过股市成为隐形富翁,为报答乡亲十几年的资助,选择回乡做一名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从此步入仕途。在波云诡谲的官场生涯中,凭着过人的智慧识见和朴实的为民情怀,一次次度过危机而青云直上。...
江寒只是稍稍愣神,马上明白了,帮着自己进县委组织部的,肯定与这个水部长有密切关系。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这么一问,就说明此人的地位不会低。
水部长,难不成是市委组织部的,甚至是省委组织部的?
江寒不认识什么水部长,但此时他却不能否认。
如果否认,张部长会认为他不实在,对领导遮遮掩掩的。
只能模糊处理。
“一切都好。感谢张部长挂念。”江寒又站起来回答。
张雅文又看了一会儿文件,批了几个字之后道:“小江,你先到政研室吧。”
政研室的全称是政策研究室。
政策研究室的主要工作并不是研究政策,《组织工作条例》《干部任用条例》等政策都是上面研究制定的。
政策研究室平时的工作就是吃透上级各种文件精神,而后写好领导讲话、经验总结、情况汇报等等。
组织部的大材料基本上都出自政研室。
张梅拿起了电话,人事科长唐伟小心地推门而入。
“让小江去政研室。安排一下宿舍,有单间最好。”
唐伟马上领着江寒回到人事科,给行政科打了个电话。
半小时后,唐伟又带着江寒去组织部的宿舍楼。
宿舍是老式筒子楼,离县委大院不远,住的大部分都是单身汉。
一间房子有二十平方米,一般是两人一间。
也有个别人结了婚没有房子,暂时住在这里的。
部长说有单间最好,作为人事科长的唐伟心领神会,没有单间也得挤出单间。
行政科副科长已经等着了。
“小江,这是最好的一间了。最东头,紫气东来嘛。还没有西晒。”
“唐科长亲自带着来,小江不简单啊。”
作为组织部行政科的,其实就是管后勤的,他们的权力不大,所以说话就比其他科的人随意多了。
“那当然,部长亲自交待的。”唐伟笑道。
“不过,咱组织部也该盖房子了。家属楼不比这筒子楼好多少。”
“上次楼上孩子喝酸奶,不小心掉地上也没有管,结果酸奶就顺着地板的缝滴到楼下。后来有人说,楼上的老郭干事就地不就床。哈哈。”
“小江,这房子不隔音。不过你这个在最东头,算是最安静的一间。当然,要是女朋友来,最好去宾馆。”
行政科副科长把钥匙给了江寒就走了。
“小江,我带你去政研室。”
政研室主任叫崔永军,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唐伟和江寒进去后,他才抬起头。
“唐科长,有事?”
唐伟道:“崔主任,这是苍山乡黄沟村大学生村官江寒,张部长亲自把他调到咱们组织部。”
崔永军伸出手与江寒握了握,又坐回椅子:“不是调,是借调。”
“嗨,这不早晚的事吗?”唐伟说道:“崔主任,人交给你了,我先走了。”
唐伟与江寒握握手道:“有啥困难,有啥需要,直接找我就行了。”
江寒目送唐伟出门,转过身来,崔永军问道:“你写过材料没有?”
前世的江寒在省直部门干过十年,写材料当然不在话下。
但是,做人要低调。
“崔主任,在村里也就是填填报什么的,没有写过材料,以后还请您多指点。”
崔永军说道:“到政研室帮助工作,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去吧,你到大办公室去,跟大家多学习。”
江寒走出崔永军的办公室,不禁摇头苦笑。
看来,崔永军就是个埋头于写材料,不通人情世故的人。
刚才对唐伟毫不客气,还非得纠正一下是借调而不是调,这种人比较认死理。
大办公室有三个人。
政研室副主任王成喜,副主任科员马明雨,科员巴伟。
王成喜说道:“小江,你刚来,材料还一时上不了手,你就随便干点啥吧,没事就看看报,翻翻文件。”
江寒在机关干过,很清楚,政研室的人,材料一个接一个,桌子上往往是乱七八糟的。
有好几个文件柜,里面的文件也是乱堆着。
“王主任,我先整整文件柜吧,也学习学习你们的大作。”
王成喜应了一句:“好。”
江寒边整理边看。
材料写得不错,但也只是不错,循规蹈矩的。
一些讲话稿,领导念起来不会出大错,但也没有亮点,大话套话多。
看了十几份材料之后,直觉得昏昏欲睡。
后来,江寒着重看数据方面的材料,比如说全县的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有多少个先进村,有多少个软弱涣散村。
仔细看了一下软弱涣散村的材料,其中最软弱涣散的居然是:黄沟村!
对于黄沟村的描述,用词十分激烈:因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黄沟村成了党建弱村、信访大村、管理乱村、经济穷村。
日期是一年之前的。
想想如今,江寒心中涌起一股自豪。
临下班了,江寒问道:“王主任,您看,我的办公桌,这个怎么解决一下?”
正在收拾材料准备下班的王成喜道:“你写材料一时插不上手,桌子暂时用不上。那个沙发就是你的。”
江寒一看,这皮沙发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到处都掉块,看起来就像个癞头。
整个房间就这一个沙发,有客来访,江寒到时还得站起来让给客人。
但,王成喜说得好像也没错。
你不写材料,用什么办公桌?
“小江,政研室一年的经费只有三千块钱,紧张得很。到时候,让部里给你解决办公桌椅的问题。”
这或许就是新人加借调人员的应有待遇。
下班之后,江寒信步走到街上,找了一家还算干净的小馆子吃了一碗芝麻叶面条。
本想习惯性地找家宾馆住,想了想又回到宿舍楼。
楼道里到处都是油烟味,好多人正在做饭。
在宿舍做饭拥护而且不好排油烟,只好用上楼道这样的公共空间。
江寒一路走过去,微笑着和大家点头示意,小心地穿了过去,打开了自己的宿舍门。
宿舍里的卧具已经准备好了,但屋里实在是闷热无比。
空调是那种老式的窗机空调,安在北面的窗户上,开了好半天,听得嗡嗡直响,但屋里的燥热却没有多少改善。
尽管江寒告诫自己一定要低调,但这种环境的确是受不了。
张雅文本来是支持这个方案的,没想到江寒从这个角度证明了其不可行。
是啊,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不就是为了群众?
你想安置群众,不得首先让群众们满意?
幸亏是问了江寒,要是自己支持这个方案,岂不是显得自己考虑问题不周?
“第二个方案不合适。泥石流冲了整个平沟。在原址上建起了房子,村民倒是有地方住了,但环境却变差了,并且村民的地也没有了。被泥石流冲过的土地肥力十年内也恢复不了。”
张雅文对于江寒的分析更加满意,第二个方案只注重村民的房子,没有考虑到生产和耕种的问题。
“那就只有第三个方案了。”张雅文准备下午的会议上支持第三个方案。
“第三个方案,更不合适。”
江寒对前两个方案的分析,相当有道理,张雅文就想听听第三个方案。
“小江,接着说。”
江寒组织了一下语言道:“第三个方案,实施起来难度更大,操作性最差。”
“首先,对于政府来说,安置成本太高。就算是在郊外,一亩土地也最少有五十万了。有这土地,县里还不如直接卖给开发商,缓解一下县里的财政。”
“其次,对于村民来说,生活成本太高。他们到这里来,就意味着失地,他们的生活靠什么?靠打零工吗?”
“到时候,这个安置小区就会成为全县最乱的地方。”
江寒分析完了,张雅文称赞道:“小江,你说得有条有理、入情入理!”
上次会议上,大家的分析都没有江寒这么全面和深入。
比如具体承担村民安置工作的副县长就倾向于第一个就近分散安置的方案,因为这个最简单。
苍山乡以及联系分包苍山乡的宣传部长倾向于第三个方案,因为这个方案一实施,就跟他们没关系了,等于是甩掉了包袱。
刚上任的常务副县长则是强烈反对第三个方案,因为他是分管财政的,只要是多花钱就像剜了他的肉。
县长刘庆来倒是没有表态。
张雅文表扬之后又意识到一个问题,三个方案全否决了,那总得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吧?
如果不提出方案,就等于是有看法没办法。
如果没有好的办法,那就只能从这三个方案中挑选。
“小江,你是不是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安置办法?”
经过刚才的一番分析,张雅文已经也下意识地把江寒当成了可以平等对话和探讨的对象。
“张部长,我是这样想的,把平沟村民安置在乱石岭上。”
乱石岭?
乱石岭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头,树林和石头的面积几乎对半。
这样的地方,能盖房子?
就算能盖房子,大家住在乱石岭上,土地怎么办?村民靠什么生活?
“张部长,村民靠旅游接待。乱石岭上,有很多大石头,在石头上建木屋,依据省里文件规定,还可以有效规避土地违占的风险。”
“而且建木屋的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砖瓦房。政府完全可以承担所有费用,将其做成一项民心工程。”
“木屋的寿命一般是40到50年。五十年后,早就赚够本了。”
“木屋不仅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而且抗震性能好。”
“每家每户按平方来算,三口之家可以多建两个小木屋,用于接待游客。再多了,服务质量就会下降。”
江寒说到这里,张雅文问道:“你这想法是好的,但是,游客从哪里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