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柳学成柳明月的其他类型小说《对话80年代,囤货娇养村花柳学成柳明月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撒豆成乒乓”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牛车就被拴在车站外的草坪上。临行前,柳明月斥巨资在小卖部里买了点没啥用的东西,让人老板帮忙看着牛车。一路上,牛娃还在问:“明月姐,这电视机可是宝贝,咱们为啥不留着自己看啊?”“你家有电啊?”牛娃摇头。“没有那你用什么看电视机?”牛娃想了想……感情电视机还要电才能看啊?“可明月姐,你家不是有电么?”自家有电是有电,但太阳能发的那点电,也就能点个灯照个亮,而且还不能用耗电量大的白炽灯。柳明月觉得自己对牛娃解释功率和耗电量的问题,这小子估计也听不懂,索性摇了摇头,不再多说什么了。还是上次那家古玩店,还是上次那个老板。当柳明月和牛娃一人背着一个电视机,手上提着录音机收音机过来时,老板眼珠子瞪得老大。他当然没忘记前几天柳明月才在他这儿卖掉的九...
《对话80年代,囤货娇养村花柳学成柳明月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牛车就被拴在车站外的草坪上。
临行前,柳明月斥巨资在小卖部里买了点没啥用的东西,让人老板帮忙看着牛车。
一路上,牛娃还在问:“明月姐,这电视机可是宝贝,咱们为啥不留着自己看啊?”
“你家有电啊?”
牛娃摇头。
“没有那你用什么看电视机?”
牛娃想了想……感情电视机还要电才能看啊?
“可明月姐,你家不是有电么?”
自家有电是有电,但太阳能发的那点电,也就能点个灯照个亮,而且还不能用耗电量大的白炽灯。
柳明月觉得自己对牛娃解释功率和耗电量的问题,这小子估计也听不懂,索性摇了摇头,不再多说什么了。
还是上次那家古玩店,还是上次那个老板。
当柳明月和牛娃一人背着一个电视机,手上提着录音机收音机过来时,老板眼珠子瞪得老大。
他当然没忘记前几天柳明月才在他这儿卖掉的九十九块电子手表。
那玩意儿是畅销货,转手他就给卖出去了,卖给那些跑商的和投机倒把的,五十收上来,六十卖出去,转个手一块表就净赚十块钱。
这两天因为这事儿,老板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这会儿再看见柳明月过来,自然是欣喜的。
只是看到她和牛娃背上和手上提着的那些东西,老板惊骇道:“我的个乖乖……你们这是把供销大楼给抢了么?”
“真要抢了的话,还能来这儿么?”
柳明月把电视机放下后,喘了口气说道:“老板,这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啥的,你这儿也要吧?”
“要啊……”
如果说电子手表是畅销货,那电视机这类的,绝对算得上是紧俏货了。
毕竟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和家里有一块电子手表,这两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
哪怕是供销公司,电视机也是有票都不一定能买到。
像他们这样的古玩店,典当行,旧货市场之类的地方,倒是时不时能遇到别人拿来转卖的电视机收音机之类的。
但那价格也吓人得很,用了一两年的电视机,还能卖出和新电视机一样的价格。
而且完全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这年头有钱,但是手上没电视票,买不到电视机的人可有不少。
这些人要么多花冤枉钱,去黑市买一张电视票,要么……就来古玩店、典当行、旧货市场这些地方买二手的。
老板看着柳明月和牛娃背来的这两台电视机,眼睛都冒绿光了。
通上电试看了一下,更是欣喜若狂……
“好家伙,还是彩色电视机……索尼进口彩色电视机啊……这玩意儿要是在供销社的话,那不得大几千?”
柳明月以前没关注过这些,村里没电,以前更没机会看过电视了。
当然不懂老板口中的彩色电视机是什么意思。
只是看老板兴奋的样子,柳明月不解问道:“这东西很少见吗?”
“彩色电视机,当然少见了!”
老板咂吧着嘴,随后兴奋的朝着柳明月解释了起来。
国产的电视机,在市场上已经能见到不少了,如熊猫、长虹、康佳这类的,但基本都是黑白的。
彩色电视机国内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零部件啥的,都还需要从外国进口。
所以国产的电视机,基本就没听说哪家造出彩色电视机,又投放到市场上的。
即便是有,那应该批量也不大,恐怕只有是在首都或者其他沿海城市才能买到吧……
二十一世纪2024年,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好的一点是,信息媒体发达、科技日新月异、物流当然也不是那个年代可以比拟的。
叶欢没有直说自己的情况,而是在网上发了个短视频,谎称自己想回老家深山老林里居住,老家没通电,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日常用电。
不多会儿的功夫,评论区就有好几百人各抒己见,给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
其中不乏柴油发电机和人力发电机。
当然,最多的还是安装太阳能发电板……
但太阳能发电也有坏处,就是电流小,白天发的电,充充手机电,日常照明,当个充电宝绰绰有余,可要是再加上其他的家用电器的话,那就完全不够了。
好在柳明月家里唯一算得上是家用电器的……恐怕就只有那个上干电池的手电筒了。
某宝邮寄过来需要几天时间,而且拿到手后,叶欢为了避免怀疑,也不敢第一时间就拿给柳明月。
这几天时间里,叶欢照样是在包大富的古玩店里混日子一样的上班。
直至这一天,一个备注叫周律师的电话打进来,开口说道:“叶先生你好,关于你家祖产拆迁,赔偿款的分配问题,法院的判决已经下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叶欢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只是微微叹息了一声。
然后才开口问道:“周律师,法院怎么判的?”
“法院判决平均分配,您的直系亲属和您享有共同的继承权,按照继承权平均分配。”
“如果叶先生您有空的话,去法院签字确认一下判决书。”
对此,叶欢毫无意外,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算是了解了。
挂断了电话,包大富就戏谑般问道:“怎么着?你那老房子的拆迁款拨下来了?”
叶欢微微点头。
“和亲戚一起分配。”
包大富这会儿也收起戏谑的笑容,转而有些无奈道:“这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是啊。”
说起来,叶欢的家庭也算是蛮复杂的。
在一周之前,叶欢还住在老宅里面,城中村的老宅,每天进出门的院墙上,用油漆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
在这之前,几乎谁都以为叶欢会因为老宅即将拆迁,而一跃成为拆迁暴发户。
但任谁也没想到的是,老宅拆迁的消息才传开,七大姑八大姨就找上门来,要求分一杯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房产也落户下来。
户头户主都是叶欢的爷爷叶建国。
叶建国下面有三儿三女,最小的儿子就是叶欢的父亲叶北宫。
叶欢的两个伯伯后来自己赚钱买了房子,搬出了老宅,三个姑姑,一个嫁到了国外,另外两个也嫁到外地去了。
偌大的老宅就只有叶北宫一家三口。
在叶欢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为癌症去世。
父亲叶北宫在叶欢懂事后,又和一个单亲母亲再婚……就这样,叶欢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又多了一个后妈和一个异父异母的妹妹。
当然,和大部分童话故事里的后妈不同,叶欢的后妈对他也算是视如己出。
一点没有亏待过他,也算是让他在童年时感受了一番母亲的疼爱,度过了一个还算完整的童年。
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倒也没事儿,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在老宅里生活着。
几年前,叶北宫也同样因为癌症去世,老宅里就只剩下叶欢和后妈以及那个异父异母的妹妹了。
直至半年前,老宅传出拆迁的消息。
两个伯伯和嫁到外地的两个姑姑也不知从哪儿听说了消息,纷纷赶了回来,说要继承爷爷叶建国留下的遗产……也就是那栋要拆迁的老宅。
问题就出在叶建国那一辈上……
老宅户头是落在爷爷叶建国头上的,叶建国临死前也没有立个遗嘱什么的,默认继承权就成了膝下所有子女。
叶北宫这一脉又属于重组家庭,后妈和妹妹都没有继承权。
唯一的继承权落在了叶欢头上。
但又因为叶欢是孙子辈,所以两个伯伯和两个姑姑就想把他直接撇开……少一个人继承老宅,自己几个人就能多分到不老少的拆迁款。
几个月前,看着自己的两个伯伯和两个姑姑,为了老宅的继承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几乎都快要打起来了。
没忍心看这些人丑恶的嘴脸,叶欢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然后自掏腰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存款,在五环外又买了一套小型公寓给自己后妈和妹妹住。
而他自己则是觉得五环外离上班的地方太远,加上和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住在一起,为避免传出闲言碎语,就又租了一套离上班地方更近的小型公寓……也就是现在居住的地方。
看叶欢怅然若失的表情,包大富罕见的并没有显得很奸诈,而是道:“你家老头儿临终之前托我照顾你,今天就放你一天假,把手头的事情处理一下……也有段时间没回去了吧?顺便去看下你妈和你妹妹吧。”
叶欢点点头,说了声谢谢后,简单的收拾了下,走出了古玩店。
自己昨天才卖了一版邮票,怀揣三百多万的巨款。
除开给柳明月买的太阳能发电板,花了两万多,平日里也几乎没有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
想想自己因为忙着上班和搬家的缘故,也有将近一个月时间没有回家了。
“也是时候回去看看了,免得挂念。”
这么想着,叶欢先是去了一趟法院,没有遇到自己的两个伯伯和姑姑,想来,他们也是同意这份判决书的。
不管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自己家这遗产继承的破事儿算是暂时的告一段落了。
叶欢也在公证人的见证下,在判决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按了手印。
随后又买了点日用品,就踏上了公交车,往五环外的家里赶……
五环外的发展自然是赶不上市中心的,胜在有个落脚的地方,也不至于无家可归。
叶欢掏出钥匙打开房门后,喊了一声:“妈,我回来了……”
话音刚落,从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原本还有些诧异的脸,在看到叶欢时,立刻变得惊喜。
“欢子。”
只希望欢欢能快快乐乐的就好。
欢欢灵性是有的,喊坐下就坐下,说可以吃才会动嘴。
柳明月平时带在身边,也是喜欢得紧。
只是这狗有个毛病,就是见了水就要去玩儿,经常滚得一身连泥带水的,又往人身上蹭……经常把柳明月弄得哭笑不得。
好在农村没那么多讲究,脏了再领着去河边滚两圈,又干净了。
到了傍晚,砖窑厂一天的忙碌才算是过去。
柳明月领着欢欢回了家,才终于看到叶欢留给她的手机视频。
“红色藏品?”
柳明月嘴里嘟囔着这个词,回了个视频。“你说的是那些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发行的那些比较值得收藏的东西吗?”
对于红色藏品,柳明月听说过,但很少见到。
见得最多的,也就是柳学明家里有一支英雄牌钢笔,是当年他当生产队队长的时候,公社发给他的。
据说那支钢笔还是建国后,英雄金笔厂发行的第一款国庆纪念版。
一般市面上可买不到,得是公职人员才行。
柳学明一直把那只钢笔当成宝贝,平日里都舍不得拿出来,更别说用了。
也就公社开会的时候,别在中山装胸前的兜上,装装逼啥的。
至于柳明月自己家,唯一算得上是红色藏品的,也就之前给叶欢的那张猴票了。
猴年纪念版邮票……就这一张邮票,外加一本记事本,就花了柳学成一年到头积攒下来的工分。
至于别的藏品……以前家穷,吃食都没有,更没有多余的闲钱来买这些东西了。
叶欢立刻点头,道:“对,就是那些,你能帮忙找到那些东西吗?”
看视频里叶欢期待的表情,柳明月不忍抚了他的期望,只能皱着眉道:“我尽力找找……如果能找到的话,我就给你送过去。”
只是没等柳明月把这个刚录好视频的手机放进木箱,叶欢下一个录好的视频已经出现在木箱里了。
“算了……想来你对藏品这类东西也不是很懂,万一花了钱还买到假货了,到时候得不偿失……还是我自己过来,到时候看看吧。”
收藏品这里面水深,比如造假的,比如藏品价格不值的……比比皆是。
没点眼力见儿,刚入行的人,多半赔钱的多。
叶欢自认,自己在父亲叶北宫的耳濡目染下,加上在古玩店上班这么长时间来,也吃不准这里面的道道儿。
柳明月自然是更加不敢说懂了。
他先前也只是随口一问而已,倒也没指望柳明月真能帮他找到点收藏品送过去……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过去了……
这么想着,叶欢把木箱腾空,自己则是两只脚踏进去,开始全身蜷缩成一个极为扭曲的样子。
“好像……大概……也许……能关上了吧?”
投资砖窑厂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了,这笔钱可以说全都是叶欢投入的,甚至包括砖窑厂如何运转,都是叶欢给出的计划书。
虽然叶欢没说,柳明月也没提,但从始至终,柳明月都把叶欢当成是砖窑厂最大的老板。
而她自己,则是一个打工的……甚至是那种,不要一份钱工资的白打工吗喽。
即便是这样,柳明月也显得异常开心。
在她看来,砖窑厂是叶欢的心血,照顾好砖窑厂,就是对叶欢最大的回报。
砖窑厂在翻修的时候,为了方便办公和管理,烧出来的第一批砖,就用来在旁边砌了一排简易的办公室。
因为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需要用电的关系,柳明月比村里任何人都期待村里通电。
几乎隔三差五的就会上叔叔柳学明家里问问,村通电的指标到底拿下来没有。
柳学明有时候都被问得烦了,咂吧着旱烟,嘟囔道:“明月丫头啊,你这一天问八次,比我这个当村长的都上心……要不这村长你来当算了。”
柳明月讪笑着,没好意思开口。
柳学明敲了敲桌子,哼哼道:“赶紧吃,吃完了自个儿回家去,别搁你叔这儿杵着……下午我再去县公社问问,看这名额啥时候能审批下来。”
“好嘞。”
得到答复的柳明月,连忙往嘴里刨了几口饭。
柳明月家里穷,小时候就经常东家西家的蹭饭吃,尤其是柳学明家,因为亲戚关系,更是经常赶着饭点跑来吃。
而柳学明也把她当成半个闺女养,自家人没啥讲究的,赶上饭点了,有啥吃啥,能吃饱就可劲儿吃,饭煮少了没吃饱也没办法。
柳学明这么说着,招呼媳妇儿兰芳看好家,别又让明月那丫头把咸菜顺走了,晚上还要吃呢。
而他自己,则是从旁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往村口走。
兰芳从灶屋里走了出来,咧着嘴呵呵笑,跟看自家闺女一样的看着柳明月。
“明月丫头,你别在意你叔说的,吃完了把剩下的咸菜带回家,你爸妈还没吃饭吧?带回去给他们将就着吃。”
“谢谢婶儿。”
柳明月浅浅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随后委婉道:“婶儿,这咸菜就算了,我爸让我过来,其实是让我给你们送点东西过来的。”
柳明月说着,擦了擦嘴,出了屋。
再进来时,拿了个篮子进来,里面是十多个鸡蛋。
叶欢当初送的那只肉鸡当然没那么快下蛋,这些蛋,都是叶欢在超市里买的饲料蛋。
一个个光是看着,比土鸡蛋大个。
兰芳看着一篮子的鸡蛋,有些吃惊。“乖乖,这么大个个的鸡蛋,你们家自己不留着吃?”
“咱家还有呢,前两天我老同学从首都那边给我邮了不少,这不寻思着多嘛,就给你们送点来。”
“谁说养儿防老来着?养个闺女也挺好。”
兰芳乐呵呵的,安心接过了鸡蛋。
回到家后,柳学成问了声。“鸡蛋送过去了?”
“嗯,送过去了。”
“送过去就好。”
柳学成点点头,自顾自嘟囔道:“咱家困难的时候,学明家可是帮了咱家不少忙,滴水之恩涌泉报,咱可不能忘了人家的恩情。”
“知道啦……”
柳明月连忙答应了一声,随后钻进了自己的房间里面,和叶欢展开了联系。
刚打开木箱拿出手机,就看到叶欢留下的最新一条视频信息。
“我向我们上级领导请示的能源项目实验已经审批下来了,你那边注意接收一下,到时候按照使用说明书装好,大概就可以用了。”
柳明月满心激动起来,录制视频回复了过去。
好一会儿功夫,再打开木箱,就看见里面摆放着好几个四四方方的塑料方盒。
塑料方盒看着不大,但一个得有二三十斤重,跟个秤砣一样。
柳明月搬出来后,还发现底下有个安装说明书,大致分辨了一下,明白这几个塑料方盒是蓄电池。
第二次打开木箱,里面又是好几块黑漆漆的,类似玻璃一样的板子。每一块都有将近一平米的样子,正正好十块。
“这个是……光伏发电板……”
柳明月对照着说明书,认出了这个东西。
第三次打开,里面则是一些安装配件电线之类的了。
这玩意儿安装起来不算麻烦,更何况还有商家给的安装视频,叶欢也一并发送到柳明月的手机上面了。
这会儿只要按部就班的组装起来就行。
柳明月不懂这些,只能求助父亲柳学成。
“爸,你看……”
看到这一大堆东西,柳学成也是一阵头大。
他倒不是担心自己没办法组装,而是担心……这些东西弄出去,指定是会被人看见的。
尤其是那一平米见方的光伏玻璃板,放哪儿都是极为惹眼的存在。
那玩意儿可不能藏在家里,毕竟家里可没有太阳光。
想了想,柳学成喊道:“搬梯子来……”
这玩意儿只能装在屋顶上,能够充分接受太阳光,还能最大程度的掩人耳目……离得近了看不到房顶,离得远了,虽然看得见,但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家三口开始忙活起来,搬梯子的搬梯子,递东西的递东西。
柳学成搞得跟返修老宅一样,光伏玻璃装在房顶上,就像是重新给房顶上了一次瓦。
忙活了一下午的时间,这个不算大的发电工程也勉强算是接近尾声了。
接下来的收尾工作,柳学成父女两人就能完成,胡翠兰去灶屋里准备做饭了。
恰逢柳学明推着二八大杠走了过来,看到柳学成在房顶上蹲着,不禁问道:“你在那上面寻思啥呢?鸡把蛋下房顶上了?”
“装点东西呢。”
柳学成也没有解释,接好了最后一根线,顺着木梯爬了下来。
喘了口气,面对柳学明递过来的烟也没接,而是从兜里掏出一包中华来,抽出两根,给自己和柳学明分别点上。
“哟,这日子好了,都抽这玩意儿了……首都那边送来的?”
柳学成点点头,“嗯,明月老同学邮寄过来的,一整条呢……等会儿给你拿两包回去抽。”
柳学明点点头,转头有事一声叹息,惹得柳学成追问道:“咋了?”
“这不是明月那丫头整天惦记的村里通电的事情嘛。”
柳学明抽了口烟,才开口解释道:“下午我去县里问了,咱们村的名额让邻村给抢走了……金凤村来了个新的村支书,说是什么要促进城乡发展,要在那边搞个水泥厂啥的……”
“就因为这事儿?”
柳学成哼哼道:“所以就紧着那边先通电?”
柳学明也只能无奈点头。“是啊,水泥厂的建设和后面生产,都需要用电,当然得先紧着那边了。”
“那咱们村呢?咱们村有啥政策没?”
柳学明苦笑一声。“咱们村也有,给配了台拖拉机……”
听到这个消息,柳学成直接暗骂了一句:“去你妈的!”
“他老同学在首都干啥的啊?这又是开砖窑厂,又是买拖拉机的。”
一伙人议论着,从拖拉机上面议论到叶欢身上,纷纷猜测叶欢的真实身份。
最后有个村民一拍大腿,怪叫一声。“我懂了,他那个老同学是搬砖的……不然为啥一天到晚就跟砖头过不去呢?”
随着众人投给他一个鄙视的目光,那人憨厚的笑了笑,也觉得自己猜测的可能性不大……真要是搬砖就有那么多钱,后世也没那么多白打工吗喽了。
议论声重新变得嘈杂起来。
柳学明却是找上了柳明月,商量砖窑厂开工的计划。
土地差不多平整出来了,砖窑厂虽然荒废了好些年,但里面的老物件儿、窑洞啥的,修修补补也能马上就投入使用。
接下来就是招工和煤炭问题了。
“招工方面,明月村长有什么指示吗?”
听见明月村长这个词时,柳明月俏脸微红,略显羞涩道:“明叔,您可别调侃我了。”
“您见识比我广,对砖窑厂的生产也比我更加了解,让我一个外行指导你们内行怎么行?”
这话柳学明中听。
美滋滋的抽了口旱烟后,才道:“生产的事儿倒是不用过于操心,都是本村人,算是给自家人干活儿,也卖力气……唯一需要你操心的,是招工方面。”
柳学明抽着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
柳丰村老少加起来将近两千人,除开妇女和不能干活儿的老人小孩儿,哪怕是青壮也有五百多人。
可砖窑厂里只需要不到一百个工人……有人上工,有人就不满意了。
是以,什么人来上工,什么人不能来,就成了难题。
柳明月皱着眉,沉默了好一会儿,也拿不定主意。
只能对柳学明道:“等我过些日子和我老同学商量一下……毕竟这个砖窑厂是他投的钱。”
说是过些日子,当天晚上,柳明月回去后,就和叶欢汇报了最新情况。
叶欢沉吟了许久,才开口说道:“你不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只能做到,让尽可能多的,对自己有好处的人满意。”
闻言,柳明月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只是暗自琢磨着叶欢说的话。
毫无疑问的是,这种说法是自私的……但却是正确的。
自己不是上帝,当然满足不了所有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照顾身边的人。
想明白后,柳明月点点头道:“我知道怎么做了……”
“想明白就好。”
放下手机后,叶欢躺在床上,也在思索着自己的事情……看来自己这边也得加快进度了。
第二天,如同往常一样,叶欢醒来后,先是做早餐,顺带洗漱。
刚把早餐放在餐桌上,妹妹叶馨也打着哈欠从小卧室里钻了出来。
当看到餐桌上的早餐后,抓起就要往嘴巴里塞,却被叶欢打了下手背,训斥道:“先去洗漱。”
“哦。”
这些日子里,兄妹两一直都是这么过活着,虽然平淡,却透着股家庭的温馨。
吃早餐的过程中,叶欢如往常一样问道:“在包叔那儿上班还习惯吧?”
“哥,这话你都问八百遍了。”
叶馨翻着白眼儿,有些无奈道:“还能有啥习惯不习惯的?还不就那样呗?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叶欢微楞,下意识追问道:“哪首歌?”
话音刚落,叶馨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
“三千、四周、无双休、如割韭……”
“成天、进厂、吃肥……黑白颠倒!”
“有吃、就上、爱喝汤……蒸瘦肉丝……饺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