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米社书屋 > 其他类型 > 老家,新年,葬礼全文

老家,新年,葬礼全文

忧伤的二蛋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省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开车过去只要四十多分钟。长这么大我只去过两回邻省。老家在国道边,国道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车疾驰而过,每每汽车驶过,便扬起阵阵尘土,老家的空气中永远都是一股土腥味。在我童年的时候,那里很糟糕,跟全国其他的贫穷的村庄一个样子,扬着灰尘的土路在冬天会被雨雪冻住,太阳出来后就路就变成了泥泞的沼泽地,每到这个时候,村里人就会把牛羊猪的粪便倒在路中间,等到晚上和雪水一起冻住,第二天已融化,就和黄土融为了一体,村里人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去。村子里的空气中充满牛粪味道,做饭的时候空气里又多了菜籽油的味道,但村里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感受很痛苦,不过相比起其他事情,这反而是我能承受的最轻的苦难。故乡的饭菜很难吃,村里人经常吃...

主角:抖音热门   更新:2025-02-05 18:2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老家,新年,葬礼全文》,由网络作家“忧伤的二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省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开车过去只要四十多分钟。长这么大我只去过两回邻省。老家在国道边,国道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车疾驰而过,每每汽车驶过,便扬起阵阵尘土,老家的空气中永远都是一股土腥味。在我童年的时候,那里很糟糕,跟全国其他的贫穷的村庄一个样子,扬着灰尘的土路在冬天会被雨雪冻住,太阳出来后就路就变成了泥泞的沼泽地,每到这个时候,村里人就会把牛羊猪的粪便倒在路中间,等到晚上和雪水一起冻住,第二天已融化,就和黄土融为了一体,村里人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去。村子里的空气中充满牛粪味道,做饭的时候空气里又多了菜籽油的味道,但村里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感受很痛苦,不过相比起其他事情,这反而是我能承受的最轻的苦难。故乡的饭菜很难吃,村里人经常吃...

《老家,新年,葬礼全文》精彩片段

省只有二十公里的路程,开车过去只要四十多分钟。

长这么大我只去过两回邻省。

老家在国道边,国道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车疾驰而过,每每汽车驶过,便扬起阵阵尘土,老家的空气中永远都是一股土腥味。

在我童年的时候,那里很糟糕,跟全国其他的贫穷的村庄一个样子,扬着灰尘的土路在冬天会被雨雪冻住,太阳出来后就路就变成了泥泞的沼泽地,每到这个时候,村里人就会把牛羊猪的粪便倒在路中间,等到晚上和雪水一起冻住,第二天已融化,就和黄土融为了一体,村里人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去。

村子里的空气中充满牛粪味道,做饭的时候空气里又多了菜籽油的味道,但村里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感受很痛苦,不过相比起其他事情,这反而是我能承受的最轻的苦难。

故乡的饭菜很难吃,村里人经常吃一种叫做辣子肉和辣豆腐的硬菜,把大肥肉蒸的滋滋冒油,佐以辣子面和豆腐,不知道是老家水土跟省城不同还是当地人烹饪水平太差,家家做出来的饭都又咸又腻——这个味道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一度怀疑调味料进了故乡就变得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所以做出来的饭格外难吃。

童年时期每次回老家我都是只喝一些稀饭,最多再吃个馒头,村里人都说我不爱吃饭,只有父母知道原因——我对村子里的饭没有任何胃口。

后来二叔在国道边开商店,每年回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桶桶装方便面,这是我在老家能够享受到的为数不多的美食,于是老家人又说我只爱吃方便面。

这些都是很早时候的记忆了,大部分都是些痛苦的回忆,长大之后我才慢慢的接受老家的饭,比如当地很有特色的一种荞麦做的面——虽然算不上爱吃,但总算是比大肥肉蒸豆腐要好的多。

奶奶年纪大了后就特别爱生病,十年前去过一次省城,是因为带状疱疹,我去火车站接奶奶的时候,看到她的手种的像蜥蜴。

那年我陪奶奶在省城待了一个多月,奶
一个人带孩子。二叔也是一个人来参加,只有父亲是个特例,来的路上还在抱怨应该把家人都带来,仿佛参加这项快要失传的活动是一件多么需要被重视的事情一般。

这次家族的人没来多少,拜年也没走几家亲戚,而且这些亲戚我都不认识,只是象征性的跟在长辈后面,路上父亲遇见认识的人,都会客气的打招呼,我全程一言不发,因为也不知道说什么,更无话可说。

走了五六家亲戚,我索性连门都不进了,父亲看我对这项活动如此不热衷,便让我先回家休息。回去后也无事可做,我只能在房间里抽烟,来拜年的人时不时的进屋,我同样不打招呼,因为根本不认识。

下午又回到县城,继续过着枯燥的生活,老家的暖气不热,不如省城屋子里那般温暖,在省城我通常在家都穿短袖短裤,但在老家还需要穿加绒长袖,不过即使如此也比村子里的房子要好得多。

大年初一同样无聊,第二天才是这次过年的主题,大家一大早回到老家,二叔的商店开始忙碌,我不想再屋子里招呼不认识的人,就在外面跟妹夫一起卖货,其实我不行喜欢干活,但只是想找个事情做,不至于让父亲觉得我一回来就啥也不干。

大年初二走亲戚的人很多,原本并不热闹的国道今天被小汽车塞满了,如今生活方便多了,人们走亲访友无需提前准备东西,都是在路边的商超随手一买,二叔的商店今天生意格外的好。农村的礼盒大多是三五十块的,超过六十块就很少有人问津了,55一箱的牛奶也会有人嫌贵,但大多数货品都能卖出去,其中一款20元没有包装的糕点卖的最好,剩下的就是米面油和鸡蛋了——过年走亲戚这才是硬通货。

十点多的时候奶奶娘家亲戚来了,于是大家一起去地里给爷爷奶奶烧纸,今天去烧纸的人很多,小路又被挤得水泄不通,堂哥还把车开进了地里。我们步行前往,麦子地里堆积着厚厚的雪,走在上面咯吱咯吱的响,雪会顺着袜子化成水流进鞋里,好在现在人穿的都厚,对走路影响不大。


的人。

我能听懂奶奶说的话,奶奶说不让吃饭跟死了有什么区别?

奶奶已经知道自己不久就要撒手人寰,但对于这件事奶奶似乎看得很开,早几年聊天就说等她死了子女就不会这么折腾,现在每年过年都要回来看她对于子女反而成了负担。

我当时并不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奶奶。

今年是奶奶去世后的第一个年,俺老家的规矩要回去招待奶奶娘家亲戚,于是今年全家人又回了老家——我原以为今年过年可以出去旅游。

我二叔在老家开商店,已经开了很多年,农村的商店不像城里的那样忙碌,如果是平时,一天都进不了几个人,只有每年过年才最忙碌,别人家过年都在收拾屋子准备年货,但我们家却忙着卖货送货,大年三十反也闲不下来。

二叔的商店大概是我上初中时候开起来的,这之前老家也开过商店,但似乎并不怎么用心去经营,二叔在我印象中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我只记得很小的时候他搞过一个类似卡拉OK的广场,但后来亏了不少钱。

二叔年轻时候不学无术,超生了也没钱交罚款,跑到省城找父亲要钱,我那时还小,不知道老家亲戚为什么总是来我家,后来知道他们是来要钱了之后,对所有老家亲戚都异常的反感。

自从二叔开了商店,我对老家人的印象也有了改观,至少在无聊的老家有个地方可以让我打发时间——二叔的商店就是我的小天地。

商店最早的地方是租别人的,后面库房里有个沙发,夏天可以拿一瓶果啤躺在沙发上喝,冬天可以偷偷的把辣条拿着吃——母亲说那些辣条都不卫生,让我少吃,但我根本不管,隔一会就要撕下一片“麻辣片”,当着村子里小孩的面嚣张的吃下去,看着他们眼馋的样子内心窃喜——我是村子里唯一可以在商店里为所欲为的人。

后来老家的房子搬到了国道旁,二叔把一楼改成了商店,自此之后连租金都省了,我在自家的院子里更加为所欲为。

但做生意就意味着忙碌,
村子里年轻人少了很多,但过年回家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车,不乏各种豪车,看来很多人外出闯荡都混出了名堂,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混的一般;村里的小孩说着普通话,大家连方言都忘记了,这跟我童年时候的记忆是不一样的;拜年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一看就是在城里生活的娃,城里娃和村里娃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当时正在门口无所事事的看着路过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和我有着一样的回忆,也许现在的小孩回村也不会有我那般惨痛的记忆了吧!

不知道五年或者十年后,我再回到这里,还会对这里有怎么样的感悟?或许,我以后永远不会回来了。


从老家回来已经三天了,今年的假期即将结束,明天是最后一天假期,我打算收拾下屋子,之后把孩子送到奶奶家。

夜深了,我无所事事,在安全通道抽了支烟,翻看着手机里的朋友圈,大部分人的假期都在旅游中度过,只有我们一家人回了老家。

家里老人都已经过世,原本我以为今年的新年假期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外出游玩,但父亲说大年初二要答谢奶奶娘家人,于是全家人又集体出动,回到了父亲的故乡。

这里是父亲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但我从未把这里当做过自己的故乡。

老家人一直称故乡为“老家”,这个称呼显得乡土气息十足,但我早已习惯了这种称呼。

老家的村子算是周围比较大的,村子里的街道四四方方,在几年前用水泥路硬化过,行走起来很方便,但在我小时候这里都是土路,一到冬天就坑坑洼洼,非常难走。

村子里房屋和田地是分开的,所有的地都在村西头,一条不怎么宽的小路是通往地里的唯一通道,每年过年和清明这两个节日,这里都会被堵得水泄不通。

村里人把老人的坟都安置在了地里,远远的看过去,一座座凸起的小土堆埋葬着村里人对长辈的相思。

爷爷和奶奶的坟在一起,也在老家的地里,地现在的主人是我二叔。二叔把地租给了村子附近的民营企业,企业每年会交几百元租金,这个钱并不多,二叔也全部在乎,只是村人现在大都不在耕种,把地租出去只是为了不让地慌着。

企业这几年营收不好,一直没给租金,二叔也没要。

爷爷去世的很早,奶奶是去年才离开我们的。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去,奶奶的葬礼我全程参加。葬礼持续了两天,相当热闹。

得知奶奶去世是四月份某一天的清晨,父亲急匆匆的打电话说奶奶快不行了,说完就急匆匆的离开家,并让我做好回家的准备,于是我提前请好假,第二天我就跟堂哥一起回到了老家——确切的说,这是父亲的老家。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