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时光如梭小说大结局

第173章

发表时间: 2025-03-05

  “不说安史之乱,闹心,说颜真卿。”李世民不想提安史之乱了。
  “颜真卿的高光时刻就在安史之乱,河北被安禄山横扫,要么逃跑,要么投降,颜真卿是为数不多坚持抵抗的,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
  “他和颜杲卿在安禄山大后方搞事情,让安禄山很闹心,不得不让史思明回去处理。”
  “颜家满门忠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
  “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看着侄子头骨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写出著名的祭侄文稿。”
  “他是大唐楷书第一人,祭侄文稿却是行书,祭侄文稿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到我所在时代,兰亭序早就失传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却还在。”
  “忠良之臣!”李世民很感动,“德才兼备,李亨,颜真卿可以放心大胆的重用,这种人有底线,有风骨,不会嫉妒贤能,也不会专权乱政。”
  “是,我记住了!”
  “安史之乱打了很多年,颜真卿也一直尽心竭力,他刚正不阿,在朝堂被排挤的很严重。”
  “后来被叛军找到,誓死不降,最后被缢杀,那个时候他七十六岁高龄了。”
  “嗣曹王李皋听到颜真卿死节的消息后,为他流下眼泪,三军都为之痛哭。”
  “可惜了!这一次,不可亏待颜真卿和颜家,肱骨之臣啊!这个书法大家,有机会朕一定要见见。”
  听到天下第二行书,李世民太心动了。
  兰亭序真迹最后记录就是在李世民手里,之后就再也没有了,猜测可能在李世民的陵墓里面陪葬了。
  “会有机会的。”萧然说道。
  萧然说有,那自然就是有的,所以李世民便不再提,而是说道:“宰相有了颜真卿,那武将呢?”
  提到这个萧然可就来了兴致,“要说武将,还真就不少,比如刚才说过一嘴的高仙芝和封常清,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人,叫做王忠嗣。”
  听到王忠嗣的名字,一旁的李亨突然露出了与有荣焉的表情。
  李世民看了过去,说道:“萧然又不是在说你,你在骄傲什么?”
  李亨回话道:“那也是臣的兄长啊!”
  这就让李世民有些疑惑了,他看向了萧然。
  萧然点头道:“确实如此,当年王忠嗣的父亲战死沙场,于是李隆基便将王忠嗣收为了养子,而王忠嗣为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但是对于兵法却极其了解,并且擅长运用。”
  “李隆基每次和他讨论兵法的时候,他都能对答如流,如此一来,他就更让李隆基看重了,甚至直接对着王忠嗣说:‘你必为良将’,由此可见,李隆基对于王忠嗣有多器重。”
  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后问道:“功绩如何?”
  萧然一笑,“那自然是不用说的,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率兵数百袭击敌虏,当时吐蕃赞普大酋在郁标川练兵,部下想要返回,王忠嗣不听,提刀冲入敌阵,斩杀数千人,缴获羊马数以万计,后来更是攻取了吐蕃新城。”
  “不久吐蕃大举出兵,准备报复新城之败,早晨逼近官军阵地,唐军寡不敌众,全军都很恐惧。王忠嗣单骑挺进敌阵,左冲右突,一人杀死数百人!”
  李世民抚掌大笑,“好!果然是我大唐的好儿郎啊!如此勇猛,还愁我大唐不兴盛吗?”
  萧然说道:“还不止如此,王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道:‘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凭借国家的力量,来捞取个人功名’,由此就能看出他的心性和国家大义!”
  “他训练兵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补上,有一把重达一百五十斤重的漆弓,曾贮在袋中,表示没有多大用处。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由于常常派遣侦探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攻击,因而士卒喜欢这样做,师出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