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全球突发高温异变,只有研究员秦听澜探寻根源,发现深海能量构造与神秘颗粒。
为求生机,人类意识主动融入能量源,完成蜕变,开启新的纪元。
——————————————————————1 赤红的序幕公元2042年,北半球的盛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拉开了帷幕。
起初,只是零星的新闻报道——南欧的野火失控,北美多地的热浪指数爆表,北极圈内出现了罕见的38摄氏度高温。
人们议论纷纷,专家们则忙着在电视屏幕上解释这或许是百年不遇的极端天气事件。
秦听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最早一批关注到数据异常的人之一。
秦听澜的生活,像大多数科研工作者一样,规律而专注。
他三十出头,头发略显凌乱,鼻梁上架着一副防蓝光眼镜,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对数据的敏锐和对未知的审慎。
他的办公室位于研究所主楼顶层,窗外是北京灰蒙蒙的天空,但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全球气象站传回的实时数据,色彩斑斓,却透着一股诡异的红色调。
“老秦,你看这个。”
同事李伟推门进来,脸上带着少见的凝重,“格陵兰冰盖的消融速度,这个月比上个月又快了百分之三十。
而且,赤道辐合带的移动轨迹完全乱套了。”
秦听澜调出最新的卫星云图和海洋温度分布图。
屏幕上,原本应该是稳定的赤道暖水带,此刻像一锅煮沸的开水,热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高纬度地区蔓延。
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值(SSTA)普遍偏高2°C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4°C。
更让他心惊的是,大气环流模型显示,这种异常正在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原本应带来降水的气旋系统,在异常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带挤压下,纷纷夭折或转向,导致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
“这不是简单的极端天气。”
秦听澜的声音低沉,手指划过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整个气候系统,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
接下来的几周,事态的发展印证了他的担忧。
高温纪录被不断刷新。
中东的沙漠城市白天气温稳定在50°C以上,夜晚也在40°C徘徊;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出现大范围持续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