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冲突的事件层出不穷。
研究所的工作,在一片混乱中,反而变得更加紧迫。
秦听澜和他的团队,成为了少数几个仍在坚持探寻真相的力量。
他们知道,如果不找出这场异变的根源和规律,人类就没有未来。
“我们必须深入那些‘热区’。”
秦听澜在一次秘密会议上说,“只有近距离观测,才有可能捕捉到更精确的数据,理解那种神秘脉冲信号的作用机制。”
“深入热区?
那里现在就是炼狱!”
李伟反对道,“地表温度太高,常规装备根本无法承受,而且通信完全中断。”
“我知道危险。”
秦听澜的语气异常坚定,“但我们没有选择。
常规的卫星和无人机观测,精度和持续性都不够。
我们需要建立前沿观测站,用人类和技术的眼睛,去看清正在发生的一切。”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团队成员,那眼神里有疲惫,有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科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需要志愿者。”
最终,一支由精锐科研人员组成的“热区侦察队”成立了。
他们配备了最先进的隔热防护装备、高效能降温系统、以及特制的、能够抵抗强电磁干扰的通信设备。
他们的任务是,携带秦听澜团队设计的新型探测仪器,进入赤道附近的几个核心“热区”,部署微型观测站网络,收集关于高温、大气成分、地磁变化以及那神秘脉冲信号的第一手数据。
出发前夜,秦听澜站在研究所的窗前,望着外面被昏黄色烟雾笼罩的城市。
远处,隐约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和人群的喧嚣。
他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而他手中的数据,和他所追寻的答案,或许就是人类在这场浩劫中唯一的希望。
3 地狱边缘的观测站进入赤道“热区”的行动,比预想的还要艰难。
侦察队的第一站,选在了南美洲亚马逊盆地边缘的一片尚未被完全吞噬的原始林地。
这里原本是地球的绿肺,如今却弥漫着焦糊的气味。
参天古木大量枯死,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灰烬,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量和污染物。
地表温度计指向68°C,即使穿着特制的隔热服,队员们的汗水依然瞬间蒸发,设备散热也成为巨大的挑战。
队长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