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鲁明义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全章阅读》,由网络作家“妙笔入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朱元璋鲁明义,讲述了“为官之道,无外乎就是为国为民。”“商人也是大明的百姓,不能因为商人的地位低下,咱们当官的就要歧视他们,这是愚不可及。”“要本官说,咱们皇上实在是小了!!”“小了?什么小了?”朱元璋听李进说着说着,竟然指责起自己来了,顿时怒不可遏:“你如果不说清楚,咱非要让皇上治你的罪。”李进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全章阅读》精彩片段
“老爷子,你是真的不懂为官之道啊!!”
李进语重深长的朝朱元璋解释道:
“为官之道,无外乎就是为国为民。”
“商人也是大明的百姓,不能因为商人的地位低下,咱们当官的就要歧视他们,这是愚不可及。”
“要本官说,咱们皇上实在是小了!!”
“小了?什么小了?”
朱元璋听李进说着说着,竟然指责起自己来了,顿时怒不可遏:
“你如果不说清楚,咱非要让皇上治你的罪。”
李进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个格局小了的手势,说道:
“格局小了。”
“士农工商对于国家缺一不可,当今皇上却是重农抑商,生怕商人赚一点点钱。”
“要我看,咱们皇上就是小农思想,看不惯别人赚钱,别人赚钱比他亏钱都难受。”
此话一出,朱棣和朱标却是面面相觑,敢当着皇上的面说皇上小农思想,这李进可真是大胆。
只怕父皇此刻杀人的心都有了吧。
就连马皇后也是在旁边捂着嘴偷笑,你还别说,这个李进还真是说对了。
朱元璋却是仿佛被踩了尾巴的猫,腾的一下子跳了起来,指着李进骂道:
“混账,你敢诽谤当今圣上?咱非得让皇上把你抓进大牢。”
李进却是不慌,抓我?
看你一副财迷的样子,不想赚钱了?
翻了个白眼给朱元璋,随后解释道:
“正是皇上的这个国策,却令天下商人齐齐被人看不起。”
“皇上也不想想,没有商人,这天底下的商品怎么流通?”
“商品不流通,朝廷又如何征收商税?这几年朝廷的支出一直在缩减,还不是因为入不敷出?”
“不想着开源,只想着节流,这可不是长久之计。”
“可惜啊,皇上是农民出身,对经济一窍不通,终究只能靠收取百姓那一点点税收过日子了。”
“可是本官不同,本官可看不上那些泥腿子的那点银子,要贪就得贪这些商人巨豪的钱。”
朱元璋被李进说的一番话,弄得面红耳赤,想要反驳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只得继续抓着最初的问题不放,怒声道:
“那你也是贪污受贿!!”
“本官不贪污,那些商人怎么敢在上沪县落户?”
李进没好气的回道:
“当今皇上搞得那一套,把商人定为最低等,一点地位都没有。”
“如果本官不收这些钱,你觉得他们敢投资这么多钱到上沪县吗?做梦吧!”
“这些商人一个比一个精明,即便是看到有利可图,但是如果没有强硬的靠山,他们敢乱投钱?”
“那是自取死路,只有在本地有了靠山,有了能为他们解决麻烦的人,他们才会愿意将大笔的银子投到这里。”
“要本官说,这还要感谢当今皇上,如果没有皇上的胡搞一通,又怎么需要我们出来为商人做主?”
朱元璋被李进的话直接整破防了,感情你们这群贪官之所以贪,还是咱的错?
不过朱元璋可不觉得这是自己的错,他认为这些贪官全都是品行不佳,道德败坏之人。
污染了整个大明的朝堂,染黑了一方土地,藏污纳垢,欺压百姓,实乃是祸乱之源。
“任你再怎么花言巧语,你也是贪污受贿,是个贪官。”
“咱非得....”
“贪官!!老爷子是非要拿着贪官不放是吗?”
“你可知道,这天下贪官有多少?你又能管得住多少?”
朱元璋话还没说完,李进却是直接出声打断,对着朱元璋厉声喝道。
眼看着朱元璋纠结贪官的事情,李进决定好好纠正一下朱元璋的价值观。
“这天下贪官如同过江之鲫,就算是把所有官员全部拉出去砍头,都没有一个被冤枉的。”
“你又能如何?”
朱元璋被李进出声喝断,微微发愣。
自从登上皇位,这么多年,从没有人敢这么给自己这样说话。
这个混账,一个县令竟敢如此?咱非得好好修理修理他。
等到听到李进后面的话,朱元璋更是勃然大怒,在李进的眼中,难道咱们的大明竟然如此腐败不堪吗?
“你胡说,扬州主簿鲁明义就不是贪官。”
朱元璋却是想起了自己在扬州见到的鲁明义。
虽然扬州残破不堪,但是鲁明义作为主簿,能坚守岗位,并且清正廉直,朱元璋还是挺欣赏的。
“鲁明义?”
李进眉头微微蹙起,好似想起了什么?
“他的确是个清官,可是本官觉得这种清官,才最该杀!!!”
李进的话里杀气腾腾,仿佛一定要杀了鲁明义一样。
朱元璋对李进的杀气没什么反应,但是对李进的话却是感到震惊无比:
“放肆,那是大明的清官,是官员的榜样,怎么能杀了他?”
李进冷笑道:
“鲁明义身为扬州主簿,守着扬州这么好的地方,结果扬州的情况一年比一年惨。”
“正如老爷子所说,鲁明义可能的确是个清官。”
“可是老爷子见过鲁明义治下的百姓吗?”
“鲁明义是个清官,品性纯良,可是他治下的百姓食不饱腹,衣不蔽体。”
“难道你能说他是一个好官吗?”
“当官的不想着为百姓谋福利,却只顾着自己的名声,将一个个能为百姓带来福利的人拒之门外。”
“这种官员难道不该杀吗?”
“像这种官员,皇上将大明的百姓交到他手上,就不怕大明的百姓饿死吗?”
朱元璋想到扬州易子而食的惨状,顿时沉默不语。
李进的话音还在继续:
“真正的好官不一样让自己治下的百姓,丰衣足食,生活美满吗?”
“不错,本官是一个贪官,可是本官可以说,本官能让治下的百姓衣食无忧。”
“一个人是不是好官,应该看他的行为,看他是不是为百姓办实事,为民做主。”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番薯!”
“番薯?那是什么东西?”
朱棣打断道。
朱元璋狠狠的瞪了朱棣一眼,李进也没有搭理朱棣,继续道:
“如果一个官是清官,而他的治下的百姓也如他一样,一贫如洗,那这样的官员要他干嘛?”
“让他只为自己的名声着想,让他为了流芳百世,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冻死?”
“如果一个官员是贪官,但是治下的百姓却是衣食无忧,生活幸福,难道你说他不是一名好官吗?”
“再说,贪官的产生不在贪官自己,而是在当今圣上!!!”
最后一句话如同深水炸弹,直接将朱元璋的脸色炸的通红。
近几日朱元璋奔波劳累,夜晚也没有心思出门闲逛。
因为明早还要早起看李进审案,朱元璋早早就睡了下来。
可是这一晚朱元璋睡得却并不踏实,他只感觉外界十分的嘈杂,即便是夜晚,外界的声音也没有停息。
而且心中想着今天下午的事,朱元璋翻来覆去到了凌晨才堪堪睡下。
不过刚睡下没多久,朱元璋就醒了。
多年上早朝的习惯,让他在天还未亮,就早早的醒来。
看着外面仍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朱元璋直接就开始了洗漱穿衣。
在他看来,过不了多久,李进也该开衙审案了。
毕竟每天县里的事情那么多,他李进若想处理完,也得早起晚睡才行。
很快,朱元璋就将一行人全都叫了起来。
这次去看李进审案,朱元璋必须带上自己的两个儿子。
如果李进真敢徇私枉法,他必然要严惩李进,这也算是给儿子们一个教训。
几人很快就洗漱完毕,天蒙蒙亮,就出门前往县衙。
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即便天色这么早,大街上已经开始叫卖声。
不过这次叫卖的全是一些早点,包子一类的。
看着街道两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朱元璋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
这上沪县竟然白天夜晚都是这么繁忙,从不停歇。
不过朱元璋着急看审案,自然没有心情在旁边吃早点,只是闷头赶路。
没过一会,朱元璋终于是到了县衙门口。
不过与街道上的热闹不同,这县衙门口竟然空无一人,甚至连县衙大门都没打开。
朱元璋直接示意侍卫上前敲门,结果敲了半天,也没有人应答。
看样子县衙内,现在是真的没有一个人。
朱元璋顿感不可思议,看着即将升起的太阳,朱元璋觉得这李进今天是不是忘记了时辰。
随即,朱元璋扭头看到不远处有一处早点摊点,便转身朝摊点走去。
“你好,请问咱们县令怎么还没上值?”
“你是外地人吧?”
老板是个面容和善的中年人,对朱元璋解释道:
“咱们县令大人是巳时(9点)两刻才开始上班。”
朱元璋震惊道:
“巳时??那岂不是已经日上三竿了?”
“若是有人办案怎么办?”
老板和煦道:
“不必担心,如果报案就去派出所,那里随时有人当值的。”
“如果真发生什么事情,派出所会派衙役解决的。”
派出所?那是什么东西?
咱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机构?
“老板,这个派出所又是什么东西?”
老板不厌其烦的继续回答:
“派出所就是县令大人为了解决邻里纠纷专门设置的?”
“不论是片区还是向下,都是有派出所的。”
“咱们上沪不是有很多学校吗?”
“这些学校的优秀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去派出所任职。”
朱元璋听明白了,这不就是他设置的乡老制度?
只不过他是让乡里的士绅族老帮忙治理,李进是让派出所帮忙治理,而且更为彻底。
不过朱元璋真正恼怒的是李进的消极怠政,所有的事情都给派出所干,那他干什么?
“县令如此懒散,难道不怕政务废弛,引起民怨吗?”
老板道:
“那你就错了,咱县令说了,这些刁民全都是屁大点事。”
“交给派出所调解,绰绰有余,只有伤人杀人的事,咱县令才会出面解决。”
“要不然一些闲杂的事,都够县令忙得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想怎么发展上沪?”
朱元璋一愣,觉得说的有些道理,可是又有哪些不对。
正要继续询问,旁边却是来了客人,朱元璋也不好打扰老板做生意。
也直接坐了下来,让老板给自己上点包子稀饭吃。
就这样朱元璋等到了九点半,衙门的大门才缓缓打开。
“威~武~”
前来听审的百姓们,纷纷挤在县衙门口,想看看李进如何审案。
一身县令官袍的李进,高坐在大堂之上,一拍惊堂木,喝到:
“带犯人上来。”
很快,衙役们就压着一名老头和昨天那位男子上堂。
朱元璋看到,二人手上都带着一副银白色的镯子,看看上去极为怪异。
不过百姓都是习以为常,看样子这是上沪县本地的刑具了。
“堂下何人?”
“大人,是我啊!我在天上人间还和您一起吃过饭呢?”
那名男子也是赶忙出声,希望李进能认出他来。
“住口,公堂之上,岂容你攀亲带故?”
李进却是直接出口打断,喝道:
“再敢废话,就把你压下去打板子。”
那男子顿时低下头不敢言语,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那老头自从来到大堂后,就一直深埋着头,好似生怕被李进看到。
李进转头看向旁边的衙役,问道:
“他们为何被抓啊?”
“启禀大人,那男子乘坐马车撞人。”
“又是一起马车撞人案?”李进眉头皱起。
随后看向被撞那人,好似有些眼熟,喝道:
“那老者,抬起头来。”
老头闻言,浑身一颤,却是不敢违逆李进的话,缓缓抬起头来。
待李进看清那人面容,顿时大喝道。
“孙四九!!!”
孙四九被道破名字,顿时惊慌无比,开口就打算求饶。
“啪!”的一声。
李进根本不给孙四九机会,从桌子上抽出一张刑签,李进用力甩到地上,大声道:
“拖出去,打五十大板,然后扔出上沪县!!”
“好,李大人判的好啊!”
“大人明察秋毫,是我上沪县的青天大老爷。”
李进的判决刚说完,周围百姓就有人开始拍手叫好。
朱元璋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脑袋一时间转不过弯来。
这老者不是受害人吗?为什么他会被惩处?
这李进分明是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大人,冤枉啊,小的冤枉啊!”
李进根本没有搭理他,直接就让人拖出去,开始打板子。
等到孙四九被打的奄奄一息,屁股上血肉模糊之后,衙役们才回来禀报道:
“大人,打完了。”
“扔出去。”
李进手一挥,如果赶苍蝇一般,让衙役把孙四九给扔出去。
朱元璋傻傻的站在原地,心中仿佛有一座火山在酝酿。
这李进就是这么审案的?
就因为被告与自己相识,就把被害人打的半死不活?
然后再扔出上沪县,让他自生自灭?
这就是一个贪财又混账的昏官,这种官员简直就是咱大明朝的耻辱。
咱要立刻将他扔进大牢,决不能再让他祸害百姓。
朱元璋在向导的安排下,缓缓在包厢下坐了下来。
包厢显得还是比较宽敞,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人,仍然是留有余地。
等到所有人都坐下之后,向导又开始侃侃而谈道:
“我们这里所谓的斗兽场,就是人与野兽的搏斗。”
“自古以来,只有真正的勇士,才能够擒住最凶猛的野兽。”
“而能够斩杀一头真正的猛兽,往往都能名垂千古。”
“现在民间还在不断传唱着,飞将军射虎的传说。”
“不止如此,苏轼还亲自歌颂过孙权射虎的事迹。”
“是谓,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但是这些都是咱们听说过的,到底有没有发生,咱们都不知道。”
“可是今晚,咱们或许就能看到一名伏虎英雄的诞生。”
说到最后,向导的声音猛然高亢起来,脸上充满着狂热。
朱元璋却是越听越不对劲,等到听完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向导这话是什么意思?
伏虎英雄?
难道这所谓的斗兽,就是人与老虎的争斗??
如果是这样,那人不就是死定了!!
“你是说,接下来要进行的,是人与老虎的争斗吗?”
“你们斗兽场的意思,就是把人和老虎放在一个笼子里,让他们互相争斗,以供你们取乐?”
朱元璋的声音有些寒冷,话音里没有任何感情。
而那名向导却依旧笑靥如花,丝毫没有在意朱元璋的语气道: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观赏性,我们店里还特地将猛虎给饿了三天。”
“这样的话,只要这头饿虎进入铁笼,那他为了吃的,绝对不会放过铁笼里的人。”
“这场龙争虎斗,必然会十分精彩。”
“客官,好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您要下注吗?一方是强壮的斗兽士,一方是饿了三天的猛虎,您要押哪边?”
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咱要押哪边?咱要把你们这群畜生全都押进大牢,让你们也尝一尝这笼中的滋味。
就在朱元璋生气的时候,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我压猛虎。”
朱元璋豁然转头,他倒要看看那个混蛋,竟然敢这么没有人性?
结果刚转头,就看到带他们进来的那名男子,手里举着5两银子,面容兴奋的朝向导说道。
向导看那名男子笑了笑,而后就接过银子,娇声道:
“客官稍候。”
朱元璋看向导拿着银子,转身走向了盘口处,旁边的男子激动的直搓手。
朱元璋瞬间沉默了,这些人根本就不会在乎笼中人的死活,在他们眼里,这只是一种表演。
即便是人死了也无所谓,他们甚至还能在那人的尸体上,获得更多的好处。
没过多久,向导就拿了一张纸条回来,说道:
“客官,这是您下注的凭据,请守好。”
男子结果纸条,露出和底下观众一样的表情,兴奋而又期待。
朱元璋这个时候,忽然开口问道:
“你们这个斗兽场,县令也入股了吗?”
“那是当然,这个城寨的所有店铺,县令大人都是有股份的。”
那名向导理所当然的回答道:
“没有县令大人的撑腰,谁也不敢在这个地方开店铺。”
“话说回来,没有县令大人的点头,谁也不能在这里开店啊!”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这次算是真相大白了,一切的源头都指向了县令,李进。
就当朱元璋还想出口再问时,旁边的向导却是惊呼道:
“快看,要开始了。”
朱元璋这个时候也开始聚精会神,朝场下看去。
只见下方首先出厂的是一名中年人,轻衣短打,身上穿着薄衫,赤膊上阵。
隆起的胳膊显示着,这名中年人十分的强壮,脸上的数道刀疤,显得格外凶残。
手里还拿着一口朴刀,只是面色十分哟嘿,看起来凶神恶煞。
向导看到那人后,介绍道:
“这人绰号黑旋风,在上个月刚出场,就一人斩杀了一头猛虎。”
“直到今日,此人已经斩杀了两头猛虎了,如果今日在杀一头,他将打破斗兽场的记录,成为新的一代兽王。”
向导的表情格外亢奋,看样子是对底下那人,十分的推崇。
“黑旋风!!”
“黑旋风,无敌!!”
不仅是向导,看样子在场的观众,有许多都是这个黑旋风的拥蹙,不断在场内喊着黑旋风的名字。
朱元璋也是眼神微动,这人竟然如此勇猛,如果能让他参军,日后在战场上必然也是一名猛将。
“吼!!”
就在朱元璋这边思索之际,一声惊天巨吼,传遍整个斗兽场。
只见一名巨兽,装在笼子里,被几名大汉缓缓的推入场中。
等到巨兽推到场地中央之时,这个时候众人才发现,这个巨兽至少得有三尺高。
“吼,吼!!”
巨兽在笼子里不断踱步,冲着在场的众人怒声咆哮。
随着巨兽在牢笼里伸展身躯,那奖金六尺的身躯,将巨大的笼子都挤的显得狭窄无比。
这还是老虎吗?
众人来到斗兽场这么久,根本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老虎。
黑旋风高大的身躯站在老虎面前,都显得弱不禁风。
这只老虎应该就是东北虎,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老虎,也只有东北虎能有如此雄壮的身躯。
这只东北虎不断愤怒的用爪子拍打着笼子,眼睛打量着四周的人群。
而观众群里,被它那绿油油的眼神扫过之后,简直有种窒息的感觉。
如果说刚才的黑旋风让人感到振奋,那这名巨虎却是让人绝望。
即便是已经杀了两只老虎的黑旋风,看到这只老虎,都感觉心里七上八下。
但是想起自己的身份,黑旋风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搏。
“黑旋风加油,砍死这头老虎,我能不能发财,就全靠你了。”
“黑旋风,无敌!!”
这个时候,看台下的观众开始渐渐恢复过来,给黑旋风加油打气。
这次的很多人,都是为了这个打虎猛人来的,想着大捞一笔。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每次斗兽场的赔率,往往都是兽吃人的赔率较低,而人杀兽的赔率却很高。
这次也是一样,兽吃人的赔率直接拉到了3倍。
对于赌徒们来说,这次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黑旋风赢了,那他们就发财了。
几乎所有人的赌注都是压到了黑旋风的身上,即便现在看到老虎的凶猛,他们仍对黑旋风抱有希望。
他们不在乎黑旋风的生死,却在乎黑旋风的输赢。
“咣当。”
随着笼子的打开,斗兽正式开始!
松江府,通往上沪县的官道上。
“父皇,我听说松江府占地极少,上沪县更是大半在海边,李进即便再厉害,又能招收多少百姓呢?”
朱标对于即将见到这个上沪县县令十分好奇。
李进,正是上沪县县令的名字。
朱元璋也是眉头紧锁,摇了摇头,说道:
“具体多少,咱也不知道。”
“可是这几年,战乱频繁,如果李进真的如鲁明义所说,那他至少招收了十多万百姓。”
刘伯温这个时候却是插话道:
“只怕不止这么多人。”
“我听说,这李进为了招募流民,出了很多惠民的政策。”
“只要是赶到上沪县的流民,每人每天至少能够喝到三碗大米粥。”
“不仅如此,凡是愿意落户上沪县的百姓,每户更是发放三两白银。”
“而那些不愿意回归上沪县的百姓,则是一律全部没收田产。”
“他这一顿操作下来,不管是不是上沪县的本地人,全都朝上沪县涌去。”
“这么多年下来,只怕得有数十万百姓定居上沪了。”
朱标被刘伯温这一番言语惊住了,没想到这李进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敢招收这么多的百姓。
朱棣更是大声叫好道:
“好,这李进竟然凭一己之力,赈济了数十万百姓,实在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元璋也是抚须微笑。
如果李进真的能救活数十万百姓,那李进也算是能臣干吏了。
马皇后轻轻挑起帘子,甚至还能看到不少的百姓,拖家带口朝着上沪县前行。
看到这一幕,马皇后长叹一声,说道:
“看样子上沪县的传闻非虚!!”
所有人顺着马皇后的目光看去,看到这么多流民往上沪而去,他们觉得这个李进,的确不简单。
.....
马车在颠簸中不断前行,临近晌午,几人终于是快赶到了上沪县的境内。
渐渐的,已经能够听到马车外面的传来百姓的欢声笑语。
马车内的众人,在听到这一声声的笑声,嘴角也是微微弯起。
在扬州经历的一幕,实在是太揪心了,相比较而言,这里轻松愉悦的氛围,更让众人感到身心愉悦。
“大哥,你听外面这是什么声音?”
正在这时,朱棣仿佛听到了什么,朝朱标大声询问。
朱标忙凝神静听,竟然听到一阵阵孩子朗读的声音。
听了一阵后,朱标有些迟疑的学着说道:
“啊喔鹅衣乌鱼?”
“这是什么儿歌?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别说朱标了,就连朱元璋和刘伯温都没有听说过。
朱棣忍不住好奇,将头探了出去,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高的房子?你们快看啊!!”
朱棣的大叫声,将车内的众人吓了一跳。
“老四,什么事情大惊小怪的?”
朱标这个时候也将头伸了出去。
结果,朱标也变得和朱棣一样。
“爹,娘,你们快来看,这房子跟咱们见得不一样!!”
朱元璋听到二人的叫喊,却是眉头微皱。
自己这个太子怎么还是这么不稳重?
随即,朱元璋就和马皇后先后下了马车,他倒要看看这两个儿子到底看到了什么,如此一惊一乍的。
然后...
朱元璋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竟然是一座六层的高楼,看上去高达十数丈。
楼房通体灰白色,结构四四方方,好像一个大棺材。
不仅如此,这高楼的占地面积极大,怕不是得有数十亩地。
在这些楼层里面,朱元璋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房间。
如同蜂巢一般,分割的十分均匀,显得极为的规整。
楼房最上方中央处,还刻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上沪实验小学。
“什么叫做小学?”
朱元璋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楼房,更没有听说过什么小学。
刘伯温同样茫然的摇了摇头。
纵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史书,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小学这个词。
此刻,在一条大路上,只有他们一行人驻足楼房门口观望。
其他百姓面色如常,好似早就司空见惯。
显得朱元璋他们等人没有见过世面一样。
反倒是有不少人盯着他们几人,好奇的上下打量着。
朱元璋顿时感觉有些尴尬,将几人带回马车,随后对随行的侍卫道:
“去查查怎么回事?”
“遵命。”
护卫拱手离开。
“波泼墨佛得特呢勒!!”
朱元璋等人听着孩子的朗读声,不仅觉得心旷神怡。
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读什么,但是听到读书声,就是一种享受。
很快,护卫就赶了回来。
“爷,查清楚了。”
“说!”
“这实验小学是上沪县县令李进建造的一处私塾,就是为了普通百姓的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
“这所学校,至少有着上千个小孩在里面学习。”
“百姓说县令称之为六年义务素质教育,而且在这里学习是完全免费的。”
朱元璋和刘伯温听完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私塾?
上千人的私塾?而且这些孩子学习竟然还是免费的?
朱元璋吃惊无比,惊讶道:
“你确定这里面有上千个孩童?全都是免费学习?”
“确定,卑职也是向百姓再三确认。”
“他们说,这样的小学,上沪县还有五个。”
“不仅如此,上沪县还有五所中学。”
那侍卫不敢隐瞒,将自己的探听到的消息全部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朱元璋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能让自己的孩子得到读书的机会,这是多少父母一辈子的心愿。
而在自己眼前,这一幕就这样轻松的被实现了。
刘伯温也是在旁感叹道:
“幼有所学,大同之治也不过如此。李进真乃奇人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