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阅读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由网络作家“关河万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允熥朱元璋是军事历史《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关河万里”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高明多了!」好,好,好,朱元璋心中连连赞叹。不仅是赞扬朱允炆的建议,更是欣赏朱允熥的态度。朱允熥对朱允炆没有任何偏见!虽说有不想当皇太孙的原因,但毕竟他的立场没有任何主观因素。......
《全集阅读只想做咸鱼的我,被朱元璋盯上了》精彩片段
「老朱,你又想让我出丑了吗?」
「非得让我答题?」
「非得让我陪太子读书?」
「老朱,这么做,你的良心不痛吗?」
朱元璋真想把这个小子揪过来揍一顿!
咱是让你出丑的?
咱明明是想让你出彩的!
好个没良心的小子!
还说咱没良心,你的良心不痛吗?
「这件事,就看老朱能不能放下脸面了。」
「自己发行的洪武通宝,自己废掉,需要一点勇气。」
「范敏,果然是饭桶。大明缺铜,他不是很清楚吗?」
「看看洪武通宝吧,大部分使用废钱和回收旧铜铸造,导致铜质复杂,纯度不一。」
「这样一来,岂不严重影响了朝廷信誉?」
「而且,社会越发展,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需要的铜材就越多!」
「我们国家的铜矿储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后,所以,还是选别的吧?」
朱元璋听后感到,大明缺铜,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铜矿。
只要派出足够多的人去找,总会找得到。
没想到朱允熥直接说,我们的铜矿储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后!
看来,派再多的人,也找不出更多的铜来。
那就按皇孙说的办,选别的金属作为那个准备金。
只要能够理顺财政货币体系,个人的一点面子算什么?
朱元璋站起身来,边踱步边说:“范敏,你讲的有道理,有一定道理。”
范敏心中一喜,终于,终于要得到陛下的认可了!
“只是,用铜作实物,也不现实。因为我们大明,的确是缺铜。”
大臣们都没想到朱元璋居然会否决以铜这个选项!
大家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选项!
陛下居然会自我推翻以前的决策,果然是陛下,就是器量大!
接下来,就是选择金、银的问题了。
选项越少,回答正确的机率就越大。
大臣们忽然热闹起来。
范敏还没有说话呢,其他几个尚书甚至是太常寺、光禄寺的官员也都站出来了。
大家的选择出奇的一致:银。
朱元璋没有急于作出决定,而是想知道大家为什么这么选。
户部尚书终于捞到了机会:“陛下,使用白银,由来已久,老百姓已经习惯。”
一些官员纷纷补充理由和依据。
朱允炆也提出了建议:“白银在民间广泛流通。可用宝钞逐步收回银两,由铸局统一铸成银锭。为防止百姓不用宝钞而单纯使用白银交易,官府适当控制每年可兑换白银的数量。”
“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少,民间用白银直接交易的次数就会减少。”
“时间一长,宝钞就成为民间交易的货币,白银就成了储备。”
朱元璋一听,朱允炆说的相当有道理!
这段时间,在朱允熥的对比之下,朱允炆显得不那么优秀了。
现在看,朱允炆刚才的建议,明显是经过了深入思考!
有可能,是自己对朱允熥的态度好,让朱允炆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也不知道朱允熥地朱允炆的这个建议如何评价。
正想着,朱允熥的心声就进入了他的脑海:「朱允炆能够当上皇太孙,最后当上皇帝,虽然在位四年,但毕竟当过皇帝。」
「朱允炆还是有水平的!」
「这个建议相当有见地!这就解决了老大难问题!」
「比他刚才提出的,加强监督,严惩用白银交易的百姓,高明多了!」
好,好,好,朱元璋心中连连赞叹。
不仅是赞扬朱允炆的建议,更是欣赏朱允熥的态度。
朱允熥对朱允炆没有任何偏见!
虽说有不想当皇太孙的原因,但毕竟他的立场没有任何主观因素。
「惭愧,惭愧呀。」
朱元璋听到朱允熥的心声,表情复杂。
三孙心里惭愧,自己心里更惭愧。
朱允炆看大家不吭声了,特别是前面几个尚书的脸色有些难看,就明白了原委。
于是,朗声说道:“陛下,孙儿认为这个内阁制度,恐怕与六部有所冲突。”
朱允炆这些天感到很压抑。
他听了母后的指挥,把小太监马三保搞到一个房间进行审问。
自己还亲自动手,鞭笞了马三保。
哪知道陛下和朱允熥就在门外。
更让他害怕的是,陛下带着朱允熥和马三保在宫里散步,边说边聊,走了好几圈!
这个信号太过明显。
自己打了不该打的人!
今天,陛下忽然抛出一个内阁票拟制度!
在脑中理了一下这几天陛一见过的人,出这个主意的一定是朱允熥或者是马三保!
但朱允熥不可能想出这样的制度来,一定是马三保!
而陛下已经把马三保派给了朱允熥。
并为马三保赐了新的名字叫郑和。
尽管母亲一再安慰他,这只是陛下对朱允熥的一种补偿。
但朱允炆却越来越焦躁不安,他嗅到了一股危险的味道。
今天朝堂特别让他参加,朱允炆感到这就是一种考验。
朱元璋眉毛一挑:“哦?你说说,怎么个冲突法?”
“陛下,就兵部来讲,兵部尚书是正二品。兵部派出的内阁成员是正四品。到时,兵部的奏疏送至内阁,出自兵部的内阁成员也许会循私,按照尚书的意思办。如果这名成员与尚书有矛盾,他也可能挟私愤,做出错误的票拟。”
朱允炆的话,立即得到了几个尚书的肯定。
吏部尚书也说出同样的问题。
在官吏升迁调动方面,吏部尚书恐怕会被架空,一个正四品官员最后压过正二品的官员,于礼不合。
礼部尚书站出来说,这样一来,上下无序,朝纲必乱。
朱元璋拧眉思索。
没想到朱允炆提出的问题倒也是个问题。
自己倒没有想到这一点。
如果这个解决不了,内阁制度还真难以往下推行。
「嘿嘿,老朱遇到难题了!」
「老朱皱眉了!下一步,是不是要发怒了?」
「最好发怒,把齐泰这小子整一顿,要不是齐泰使坏,蓝玉怎么会干那种蠢事?」
朱元璋一听,这个皇孙居然看自己笑话!
他等着我发怒!
什么?齐泰使坏?蓝玉那蠢事,是齐泰指使的?
这个事先往后放一放,推行内阁制度是当务之急。
“允熥,你二哥说内阁与六部会产生冲突,你怎么看?”
朱元璋实在没有耐心,就直接点题,想尽快听到朱允熥的心声。
朱允炆的心跳加速了。
皇爷爷如此说,这就是把两人放到一起比较了。
大臣们也小声议论起来。
今天好像重头戏不在内阁制度,而在于二皇孙与三皇孙之间的比拼。
面对朱元璋的问话,朱允熥“惊恐”地看看四周,又瞅了一眼朱允炆。
“皇爷爷,孙儿对此不太懂,只是觉得,二哥所言,大抵不差。”
朱允熥说完,不自觉地又向后退了小半步。
屁股差一点拱到了兵部尚书齐泰。
朱元璋微眯眼睛,这个小滑头皇孙,还是不肯显露半分!
还在装!
「嘿嘿,内阁与部门有冲突,这不正是皇帝想要的结果吗?」
「你兵部都成铁板一块了,皇帝怎么办?」
「如果兵部尚书被自己属下的内阁成员给架空了,这个兵部尚书有个屁用?换了就是。」
最新评论